平板玻璃产能过剩已越演越烈,虽然国家近年来不断出台政策加以调控,然而此种现象并没有受到有效遏制。玻璃深加工虽说市场需求量大,然其技术含量不高、行业准入门槛较低,要想打破现有玻璃产业格局,则要先从玻璃深加工入手,继而带动平板玻璃的良性发展。 玻璃行业是一个传统的高耗能产业,面对其落后与过剩的产能,单打独斗、发展无序的现状,玻璃深加工行业企业是“墨守陈规”还是“推陈出新”勇于亮剑? 行业“苦日子”已然来临 在“第二届中国加工玻璃行业领军企业家峰会”上,30强企业家代表一致认为,玻璃行业“寒冷的冬天”已然来临,特别是中小型加工玻璃企业,已经感受到了苦日子。 我国加工玻璃企业主要分布于华南、华东、华北三个区域,与平板玻璃的产业布局一致。据不完全统计,我国涉及玻璃深加工的企业数量近万家,其中规模以上企业仅454家。行业规模分化严重,企业良莠不齐,发展缺乏长远规划、技术上缺乏创新,经营上单打独斗,各自为战。无法形成规模优势,浪费了宝贵的资源,不利于行业的发展。 据不完全统计,截至2013年底平板玻璃总产能12.5亿重箱,实际产量7.8亿重量箱,产能利用率不到63%,产能过剩情况相当严重;从过剩性质分析属于结构性过剩,一般建筑用普通浮法玻璃严重过剩,而优质浮法玻璃比例仅为35%,无法满足高档加工需要,部分品种还需要进口。 从产品结构上看,国内平板玻璃产能存在严重失衡,中低档玻璃产能严重供过于求,高科技含量的玻璃产品则相对短缺,难以满足国内加工玻璃市场的需求。加工玻璃的情况与此类似。初步统计,2013年主要加工玻璃产量:钢化玻璃3.3亿平方米、夹层玻璃超过1亿平方米、中空玻璃约4亿平方米、镀膜玻璃2亿平方米,其中Low-E镀膜玻璃的产量为1.2亿平方米。虽然加工玻璃总量位居世界第一,但与国际水平相比,在产业集中度、技术进步、市场协作、产品开发等方面均存在很大差距。平板玻璃加工率仅为40%,对外依存度为15~20%,高端产品保障能力有待提高,品种有待丰富;市场发展无序,产品质量参差不齐。 中小企业面临重新洗牌 玻璃深加工是个传统的行业,因其准入门槛较低,项目启动资金不多,技术含量要求不高,导致规模小而散,多而无序,资源利用率较低,配置极不合理,市场已经达到了供过于求的状态。 在“第二届中国加工玻璃行业领军企业家峰会”上,信义玻璃控股有限公司副总裁杨逸指出,加工玻璃能否维持快速发展取决于节能类、安全类以及新型产品的发展。“加工玻璃与汽车玻璃、光伏玻璃行业相比,深加工玻璃行业整合的道路会很漫长,行业的发展不能只靠房地产影响,要依靠行业自身进行自救,今后,加工玻璃行业的发展方向就是节能、安全、新型”,杨逸说,还应通过行业监管、制定法规等,加大对节能玻璃的推广力度。 苏州碧海安全玻璃工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杜康指出,目前国家针对玻璃行业出台的系列政策和举措,已传递出“控制总量、调整结构”将成为今后时期的重点,而 “提高门槛”、“优胜劣汰”将是“调控”的主题。在此形势下,杜康认为,中小玻璃深加工企业将会面临重新洗牌,一些规模小、能耗高、质量低、服务差、对环境污染严重的和工艺落后的企业将被淘汰出局,所以玻璃深加工产业整合与重组已刻不容缓。 在产能过剩和节能环保双重压力下,部分中小玻璃深加工企业将会面临重新洗牌,一些规模小、能耗高、质量低、服务差、对环境污染严重的和工艺落后的企业将被淘汰出局,加工玻璃行业市场竞争将来肯定是常态化的,未来加工玻璃行业肯定会越来越激烈,这也是正常现象,因此,加工玻璃企业只有时刻紧绷,瞄准自身,瞄准市场,激流勇进,敢于亮剑,符合市场发展方向,才能不会被淘汰。 |